当下不重要



前几天发现,豆瓣一刻不再更新了。

几乎同时,却发现它开了一档新栏目。

里面很多喜欢的人接受访谈。

真是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


首先看到的是杨照。他谈了很多关于读书,历史,自我的话题。


■读书

读过书,怎么知道自己读进去了,吸收了?

当你能给别人讲出来的时候。


这个答案有道理。我的方法是写下来,把读这一本的感触写下来。

每每写完读后感,才觉得对这本书有个交代,可以暂时放入书柜。

但即便是写下来,讲出来,可以代表读进去,吸收了吗?

不能。写下来,讲出来的作用,只是加深印象,增加与自身的联系。


我想,并没有可以马上吸收的知识和内容吧。

马上吸收,和日后吸收,差别并没有很大。

读一本书,不是为了有用,而是开阔视野和心胸。


为什么要重读?

我重读的书不太多。但看完觉得有必要重读。


托马斯·曼,就是《磨山》的作者,说第一遍读的时候,只会是关注下一页的内容,情节的发展。

只有重读,才会全心投入那一刻,读重要的内容,也读不重要的内容,

(天,作家也会承认自己会写不重要的东西)

因为这恰似人生的过程。


很多事情,在当下,人们往往会关注它会怎么发展,怎么利益最大化。

常常要过去很久,才会重新审视当时的过程,以不偏激,较公正的态度,

看自己和他人。


从这个意义上,活在当下如何成为生活准则?

当下那刻痛快,说不定并不是真的痛快,

要从漫漫一生来考量,从前,往后,每一段都全心付出。

书事,何曾只是书事呢?

评论
热度(5)
© duoduotalk / 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