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学笔记丨柏拉图文艺对话集



文艺范至此走到一个地方。

——题记


曾经,有人认为写东西是技术活,我的看法写进《技术 活》里。

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卷首《伊安篇》,论述的就是诗从哪里来。


伊安说他只会朗诵荷马的诗歌,而对其他诗人的作品没有感觉。

苏格拉底恳切地说明,诗人们没有独自享用的题材,读者会对某个人、某个作品出现感觉,并非是因为技艺。

理解作品如果凭借的是技艺,那他应该对一切人类作品都能解读。因为它们具备共同的一致性。

那为什么有时单单对一个作者产生极大的共鸣呢?


是灵感。

就像磁石一样。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,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铁环,使得它们也像磁石一样,吸引其他铁环。

凡是高明的作者,都不是凭借技艺做成优美的作品,而是灵感。


就是我常说的灵性。这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地方。

超出美貌,智慧,财富,一切。

我喜欢一个作者,亦或谁喜欢我写的,无不是因为文字连接了共同的情感,并且将这种情感升华,定格,记录,留下。

于是它总能被一再回味。仿佛这个人写的,正是我想表达的,只不过他表达得更好。


卷二卷三,论及美的教育,就更为重要一些。

一月份读到朱光潜,那是上半年最值得书写的经历之一。

但何曾想过,将这点“小事”追踪溯源,竟然能拉到古希腊去了。

嗯,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》的译者正是朱光潜。现在想想,他的学说必定从此中来。


看书证明了这一点。

现在说到文艺青年,恐怕绝大部分意指矫揉做作,不切实际,无病呻吟。

但你道,好的文艺不是这样的。


就连我自己已极少看到这样的人,读书,记录,言之有物;欢喜,学习,逐渐深厚。真的把生活当做一件幸事去感恩和满足。

但极少不代表没有。


自我国文化里,我幸运地知道,“以文化为修行的人,修的是朝阳初起般的新鲜与活力”,有太多的作品赞美着善,美,真。

苏格拉底说,善不是一切事物的因。它只是善的事物的因。

最完善的东西最不容易受到外来影响的变动。最智勇的心灵最不容易受到外来影响的扰动。


好比语文的美,乐调的美,节奏的美,都表现好性情。

所谓好性情,不是我们通常拿来恭维愚笨人的那个意思,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。


倘若自觉接触优美的创作,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,四周的一切都是有益;

在清幽的环境里呼吸清新的空气,不知不觉从小被培养起美的感受,培养融美于心灵的习惯,是不是最好的教育?

由此,他自然能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的美丑;看到美的事物,就会赞赏它们,很快乐地把它们放在心中,作为滋养;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优美欢欣;到了智力发展以后,他又亲密地接近理智,因为这种美育已经让他和它很熟悉了。


我承认,看到这里不由笑了。苏格拉底真是理想主义者啊。

只是,谁能抗拒这理想呢?

评论
热度(9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duoduotalk / 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