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生多寂静


我才发现,本书的序是林文月写的。看来,的确是要本身达到一定水平,才会有相似的人聚集到一起。

我再度买蒋勋的书,是因为已领略到这是一个太深情的人。

但是有趣的是,这样情重的人,说起话来,写起文章,反而都是轻轻巧巧的,让你捕捉不到他的情分。


好吧,这不是第一本以时令串起的书。

开篇已是夏天,这也没什么好介意的。对一个熟悉时间的人来说,我们早已堆积了太多关于四季的记忆。

你觉得,我们为何要更多地了解身边的植物?

因为每一种花,每一种木,都有自己的语言和象征。你知道的越多,与这世界的关联和感触就会越多。

你明白他写的每一种花,懂得花开的灿烂,花落的坦然,那么行文中的情感就会感同身受。



他的情深,表现在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。

他的语言,就像别人的镜头。那帧照片以文学的方式得以展现。

所以春分时,可以去看夏花,繁花时,可以体味他无处不在的欣喜与忧伤。

他的生活,夹杂着美学、哲学、情感、爱欲,似乎花鸟全部关联风月,人生何处不可怜。


首先打动我的是那篇《萤火》。

在原始的“无明”的恐惧里(我倒是很想体会一下),真切体会寻找、等待和盼望。

在这文艺的憧憬里,理科生“捣乱”说:萤火虫发亮是雌雄求偶,寻找频率相近的伴侣。

我听到也会笑,有没有发现:其实两种体系的思维,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——他们的学科果然有存在的合理性啊。

当理科生专心观察记录,叮嘱身边的孩子:关上手电筒好吗?会影响萤火虫的繁殖。

儿童们听话关了手电,萤火即刻像满天繁星一样闪亮起来。黑暗里听到他们“哇”的一声,充满欢欣赞叹。

我若在场,也会哇的。

记得谁说过,他们学校夏夜也会看到闪亮的萤火虫,当时讲起,竟让人无限憧憬。



天上的星辰,或是人间的灯光,都曾经是人类希望的记忆,即使微弱如萤火,也似乎暂时可以解脱关于“无明”的恐惧。

在他的笔端,相思木,桐花,月桃,红叶……四季的景色都可以是情愫的寄托和出口,月升,候鸟,回声……也都可以圆圆满满地抒发己怀。

因为文字的好读,我竟然不想那么快读完,也不想全部明白地写下来。

都说好的推介,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已经足够。那我何乐不为?
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:书中配了很多蒋勋的绘画,还附送书签。

如果可以妄加评论,那么我说他的画笔法很圆,莫非是因为阅历而达观,因为理解而宽容,连花朵都可以开得像月亮一样清明有光。

此时我看众生,多寂静。阖上这次阅读的书页,像看到一枚桃瓣,轻轻沉落到地上~

评论
热度(9)
© duoduotalk / 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