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学笔记丨西美尔 序



从古西哲一下跳到近现代德国哲学,是有点穿越。

本文关于西美尔《金钱、性别、现代生活风格》的序言,作者刘晓枫。


西美尔的货币哲学指出,货币引发现代性痼疾——生命感觉萎缩了。

货币给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止的轮子,使生活成为一架永动机,由此产生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躁动不安和狂热不休。然而同时,在个人的灵魂深处,却是对生命本身的无聊感。

金钱是现代生活的基础,西美尔关注的是内在的精神,货币(金钱)从一种纯粹的手段和工具成为最终目的,对于人类的自我理解到底有什么意义?


西美尔眼中的文化,首先是个体身上的教化活动,与个体灵魂的智慧,美,幸福,德行有关。

而且,无可否认,迄今为止的文化是完全男性的。男人创造了工业,科学,贸易,国家,它们不只具备男性的特征,而且在维持和不断更新中需要男性力量。

那女性文化活动指的是什么?


朋友曾问过一个问题,你怎么看待女权主义?我那时没有回答,因为从未想过这个问题。

如果照葫芦化瓢,女性活动可能是,从现在开始,之前由男人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生活形式将要由女人完成。

——像女权主义者要求的那样。


是这样吗。

西美尔说,女性文化运动的方向,不是向男性看齐,而是认清女性品质,那些被压制的,被排斥的,女人性。

实在要说两者的区别,那就是男性追求的不是生命整体,而是生命载体;不是存在本身,而是存在方式。女性,则更接近存在。


个体灵魂和生活实在之间,有一定的距离。

离得太远,就不知道自己是谁,想要什么,去往哪里。

可是,现代人偏偏不再满足于事物的自然魅力,反而看重自己的感官刺激,不再看重自己的灵魂拥有什么,自己的生命感觉如何,反而看重自己和别人拥有什么东西。

如果生命缺少内在差异,即,不知什么是“我”,去追求统一的物质化,说不定,就算拥有了丰厚的物质,也会觉得空虚;那持久的“物质幸福”,不过是一场持久的“无聊”。不论在何种高度,也难以企及内心的幸福感。


理想已被打造得名目繁多,生活的实质越来越朝向形式上的空洞。

没有了个人思想,生命的质地变得更加稀薄,走向千篇一律。


如果说在现代以前,人们依靠的是宗教的生活方式,那现代人可以依靠艺术的生活风格。

恢复对事物有差异的细腻感受,使主体灵魂高雅,独特,内在。以享受的方式拥有自己,依靠自己最本真的内在性来生存。

评论(4)
热度(10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duoduotalk / Powered by LOFTER